坐捷運你聽到了四縣話,但是無論你到桃園新屋吃鵝肉、新竹湖口逛老街、新埔吃粄條、北埔喝膨風茶或是去苗栗南庄爬獅頭山,聽到的客話卻似乎不太一樣?的確,因為在這裡,當地客家人講的是「海陸客話」。
台灣最多人講的客語是四縣話,其次就是海陸話。由於主要海陸客話區的南北兩側都是講四縣,甚至其中不少家族也是祖籍嘉應州,所以「海陸人」往往會聽甚至會說四縣話,而六堆、東勢人卻可能聽不懂海陸話。
「海陸」得名自這批客屬的祖籍:廣東惠州府的海豐、陸豐兩縣,由於兩縣原本是一縣,一七三一年才從海豐劃出新設陸豐縣,所以可能若干較早來台的人就自稱講的是海豐話,而非海陸話。
海豐、陸豐的海岸跟縣城一帶,說的是福佬話。北邊內陸山區,清代的「吉康都」地方,才是客話區。而且在台灣稱作海陸話的,僅是其中的一種,通行區域不大。若以使用人數多寡來作為一種語言的名稱,那「苗栗話」可以取代「鎮平話」,而「海陸話」也該改稱「新竹話」了,因為這種話今天在廣東僅數個鄉鎮通用。
其實海陸客話很早就被外國人注意到,因為荷蘭人殖民印尼,在婆羅洲碰到許多說海陸客話的人,於是海陸話繼閩南語之後,成為第二種被荷蘭人研究的漢語方言,時間遠早於北京話。今天拿起荷蘭文寫的《陸豐方言》,跟台灣新竹的海陸話相比,可發現差異微小。
二十世紀以前,海陸客屬幾乎全數集中在北台灣。今天桃園縣內以觀音、新屋、楊梅為主,平鎮、中壢、龍潭居少數。而整個新竹縣境內海陸話是通用語,連新豐、竹北沿海一線的泉裔福佬,及五峰、尖石的原住民都有人能聽能說。到苗栗縣北境的頭份、三灣跟四縣話交錯,而南庄、西湖的海陸話多於四縣話人口。後龍、造橋、通霄、銅鑼也都有說海陸話的聚落。
海陸話在聲調上,跟四縣話你高我低,你低我高,互相反其道而行;且海陸區分陰陽去聲,因此比六個調的四縣話多一調,「褲護」四縣同聲調,海陸卻可區分。接近捲舌的舌葉聲母也很突出,四縣話「租豬」、「蘇書」都無區分,海陸卻一套讀舌尖,一套讀舌葉,分別清楚。而四縣讀零聲母的「野友」等字,海陸讀接近華語「ㄖ」的濁擦音。
韻母也有不少差異。「杯尾費為」四縣讀i,海陸讀ui。「深」四縣-iim,海陸-im,「神」四縣-iin,海陸-in。「瓦」四縣nga,海陸ngua。
詞彙上不同者亦有若干,最基本的差別是四縣話說「拿筷仔食飯(fan)」,海陸話則是「舉箸食飯(p'on)」;「茄子」海陸講「茄」,四縣說「吊菜」。「稀飯」四縣說「粥」,海陸說「糜」。「明天」四縣說「天光」,海陸說「韶早」。「我們」四縣說ngai ten,海陸說ngai teu sa。「我和你」的「和」,四縣說「同」,海陸說lau。
※客語音標說明請參照附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