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:::

分類清單

:::

首頁 > 簡介客家腔 > 大埔腔

大埔腔

清代廣東潮州府總共轄有九縣,除了大埔、豐順為客屬優勢縣份外,其餘海陽、潮陽、揭陽、饒平、普寧、惠來均為福佬主流、客家居次的地區,澄海則幾乎無客家,故有「大埔無福,澄海無客」的俗諺。

台灣的大埔客家人,分布甚廣卻相對分散,只有豐原—東勢地區顯得比較集中。然而豐原及其以西的大埔移民居住點都已經改說福佬語。豐原從日本時代起工商業快速發展,大量的外來人口改變了原有的居民結構,使我們現今不容易看出她早先是個客家庄。不過,仔細觀察豐原一帶的傳統民居,只要還保留合院形式的,沒有例外的全都是客家後裔。他們每年還會固定去祭拜位於豐原朴子口的「義塚」,這裡埋葬該區械鬥死難的客屬人士。

豐原東郊的翁子、半張等地,為張達京嫡系後代所居住,不像潭子鄉的張姓為張達京弟弟達潮的後人,「半張」指的就是這裡大半的人姓張。雖然在此聚族而居,而且離石岡的客語區已經很近,張家的客語仍然流失殆盡。縱使好幾位嫁入張家的媳婦都是石岡、東勢方面的客家人,婚後還是隨著夫家改說福佬語。筆者曾訪問翁子里張達京的八世裔孫張國立,他已經七十多歲了,然而記得的客家詞語只剩下約三十個。

真正還說大埔客話的,是豐原東邊的石岡、東勢、新社。不過,這三個鄉鎮內福佬語勢力仍十分強大,市街上有許多搬來做生意的福佬人。尤其是新社鄉,因為一九六○年興建清泉岡機場,福佬人從清水、沙鹿搬來新社,建立七個聚落,加上外省軍人和眷屬,使新社原本純客家鄉鎮的面貌發生根本的變動。東勢三鄉鎮的客家人福佬語說得都十分流利,客家話使用頻率越來越低,將來有消失的危險。

苗栗縣的卓蘭鎮跟東勢僅一河之隔,跟苗栗其他鄉鎮反而有山脈阻擋,因此交通出入都由東勢。水果種植,也是東勢跟卓蘭共同的生計或主要產業,所以兩地來往密切。這使得卓蘭許多居民都會說東勢話,雖然該鎮並非大埔移民所組成之社區,但卓蘭的四縣和饒平話,已深受東勢話滲透和影響。

東勢的大埔客話跟海陸話一樣,有一套類似國語捲舌音的舌葉音。韻母跟海陸話也比較接近,如「杯」讀pui跟海陸一樣,四縣則是pi。「泥鞋矮」東勢念-e,四縣、海陸讀-ai。「善扇」東勢讀-ien,四縣、海陸讀-an。但聲調卻跟四縣比較像,而和海陸話不同,因此過去曾被歸類為四縣話的一種。只有去聲(相當國語第四聲)四縣話是高高平平的,東勢話卻讀高降下來的調,有點像國語第四聲的讀法。

東勢話最特別的莫過於沒有「仔」尾,一般閩、客語都有「仔」尾,福佬語說.a,四縣話說.e,通常表示事物的小或親近(暱),相當北京話的「兒」。而東勢話竟然所有的名詞都沒有「仔」尾,「桌子、椅子」只能說「桌、凳」不能加「子」。這在客語的各種方言當中少見,在整個漢語方言世界中,也是罕見的。只有一部分的字,用聲調變化來表示「仔」尾的意思,如「洗澡」四縣話說「洗身」,「游泳」說「洗身仔」,東勢話對應的說法二者都是「洗身」,但表示「洗澡」的「洗身」,「身」字讀平平的33調,表示「游泳」的「洗身」,「身」字讀升起來的35調,以聲調之不同取代加上一個「仔」尾的方式。

其實台灣各地大埔移民點非常的多,只是不如東勢集中,所以他們的大埔客話幾乎都被取代了。如嘉義竹崎的桃源、番仔路嵙多大埔邱姓,地名用「嵙」表示「小山坳」為大埔客語特色。台北景美的萬盛、萬隆,公館的觀音山,皆為大埔廖姓開墾。苗栗公館的中小義,為大埔劉姓聚落,現僅親屬稱謂仍殘留大埔話特色。

和大埔移民伴隨出現的,是同屬潮州府的豐順縣移民。豐順跟大埔是隔壁縣,移民也常隨同分布。東勢地區豐順移民可觀,尤其是東勢下城里,多豐順陳姓,堂號為「西潁」。其他如東勢的馬、馮、張,新社的彭、羅,石岡的鄧姓等都是豐順移民。然而語言上已經改從大埔話。
瀏覽數  
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
請輸入此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