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:::

分類清單

:::

首頁 > 簡介客家腔 > 四縣腔

四縣腔

坐上已陸續通車的台北捷運,你在站名廣播時可以依序聽到國語、福佬語、客語和英語。車上廣播所用的客家話是台灣最通行的「四縣客語」。它甚至被全世界視為客家方言的標準語,普遍通用在任何客家場合、媒體。

四縣客話的使用者分布北起桃園縣的中壢、平鎮、龍潭,跳過新竹縣後,除了與新竹接壤的北邊之外,幾乎整個苗栗縣通用,再加上南部的六堆幾乎全部。佔台灣客家人口最高比例。

說「四縣話」的客家來自清代的廣東嘉應州,因為嘉應州除了本轄之外,還管轄鎮平(今名蕉嶺)、平遠、興寧、長樂(今名五華)四個縣份,因此,從這些地方移民台灣的人,他們所說的客語,就被稱為「四縣話」。其實,自嘉應州來台者,並非每個縣份人數都很均勻,平遠、興寧的人數最少,其次是長樂,而以鎮平及嘉應州本轄(民國時期改稱梅縣)最多。

鎮平人大舉移居台灣的情況,清代該縣的縣志已有記載,更有文人以女性口吻作詩來陳述這種現象:「五月台灣穀價昂,一車聞說十圓強,澎湖風浪今應靜,箇箇迎門待玉郎。」這首詩表明許多鎮平的壯丁,成了季節性的移民,年初來台耕作,收穫之後才渡海返鄉,跟翹首盼望的女友團聚。

豐饒的台灣,使無數鎮平乃至嘉應州內各地的農民,離開山多田少的家園,「竟(終)以台灣為外宅」。久而久之,季節性的移民定居了下來,隨著清廷攜眷渡台禁令的逐漸鬆弛,有的帶著家小來台,有的娶平埔原住民婦女為妻,更有的奮鬥到一把年紀才有能力成家……。

不論是何種情形,這些嘉應州的移民終於根著台島,這可以從他們迎奉家鄉的祖先牌位來台,不再年年回鄉祭祖;捐資修建原鄉的宗祠,而在台灣另立祭祀公業等行為上來看,至遲在清代中葉,嘉應客家人已經定著,安家落戶成了台灣的一部分。
由於鎮平來台人數甚多,如今在台的鎮平移民人口多出祖居地兩倍以上,該縣的鍾、徐等大族在台灣客家人之中也成了超級大姓,因此台灣一般所稱的「四縣話」,嚴格說來指的是鎮平方言。鎮平當地的方言,經筆者調查證實,老一輩人所說的話跟苗栗客話一致性很高,年輕人說的則不然。

比較特殊的是六堆的四縣話,有許多異於苗栗的特色,甚至六堆各鄉鎮彼此差距也很大。六堆客話大致可分成三個次方言,可用美濃、內埔、佳冬來作代表。美濃話在高雄市境內的客家庄通用。屏東市與潮州鎮之間的麟洛、內埔、竹田、萬巒等客庄則說的是內埔話。而長治、佳冬、新埤、高樹,還得加上里港的武洛,則算是佳冬話。除了語音的差別外,詞彙也不同。例如「可以」一詞美濃人說「可以」,內埔則說「做得」,而佳冬人卻用「使得」。
瀏覽數  
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
請輸入此驗證碼